2013年是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一年,“地王涌现”推升房价进一步上升,一线城市“日光盘”的火爆的背后三四线城市的“鬼城”又在若隐若现,这一年房企出海成潮,转型也一次又一次被人们所提起,互联网思维也成为房企间最时髦的一个词汇,这一切,最后都汇聚在房企交出的成绩单上。
万科1700亿“卫冕”成功 房企天花板“触手可及”?
作为房地产企业的领跑者,万科在业绩上一直都是行业的领头羊。2013年,万科以1709.4亿元的销售业绩再次蝉联房企销售排行榜的榜首,绿地和万达分别以1625亿元1456亿元紧随其后。
据万科公布的2013年的业绩数据显示,全年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489.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70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21.0%,年度销售金额再度刷新行业纪录。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354.2亿元,净利润1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和20.5%。
如果说在2012年,“千亿”还是众多企业为之疯狂的目标的话,2013年则标志着后千亿时代的到来。在过去的一年包括保利、中海、碧桂园和恒大在内,已经有七家房企跨入千亿的大门,摆在这七家房企面前的则是一条全新的起跑线。面对千亿“天花板”可能带来的增长放缓的“危机”,房企纷纷开始探索未来新出路。
2013年,万科提出了由单一的住宅开发商,向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角色转换。去年万科打造的商业地产项目北京金隅万科广场、深圳万科广场、苏州万科美好广场相继开业,同时万科以30亿港元入股徽商银行、3亿元投资儿童医院、8亿元建前海企业公馆等,这一切看似的“不务正业”都是万科在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转型上的实验。
除此之外,2013年万科最大的创新就是“学习”,包括郁亮在内的管理层团队,不断造访阿里巴巴、腾讯总部向马云、马化腾等人请教,甚至率领百人团赴小米取经,邀请“90后"的马佳佳来万科讲课。这一切的背后,代表着万科在大数据时代学习互联网思维挖掘客户需求以及全新生产的方式。万科在年报中表示,“当新时代的大幕揭开时,传统企业应该做的,不是远离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理解新的规则,寻找新的伙伴,运用新的工具,将原有的业务做得更好。”
千亿之后的目标 绿地2400亿目标搏击万科
2013年绿地以1625亿的销售额成为万科最有竞争力的对手,绿地年初公布的2014年销售目标为2400亿元,而万科的销售目标为2000亿元,绿地已然准备将万科从行业老大的座位上拉下马。
行业的第一和第二在开年之初已开始交手,其余五家千亿房企自然也不会自甘落后,商业地产帝国万达今年以1600亿的销售目标排在第三,随后则是保利的1500亿,碧桂园的1280亿元,中海的1120亿元以及恒大1100亿元。
根据绿地集团公布的2013年度经营业绩显示,全年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3300亿元,较上年增长33%,其中,房地产业务实现预销售金额1625亿元,较上年增长53%;实现预销售面积超166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38%。
自然,绿地超越万科的2400亿的目标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来自于绿地强大的商业地产运营能力和巨大的土地储备。绿地董事长张玉良曾公开表示,2013年商业地产对集团房地产板块的销售贡献突破60%。数据显示,绿地集团2013年的土地储备计划为800亿元左右,在建商业地产超2000万平方米。
绿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绿地很早就提出了“超高层战略”、“智慧城镇”、“产城一体化”等一系列战略概念,并开发出新的产品,令他们有机会进入到很多城市发展的新领域。
爆发的奇迹 碧桂园持续增长能力受挑战
根据碧桂园2013年全年业绩显示,2013年度实现总收入人民币626.8亿元,同比上升约49.6%,实现合同销售额1060亿,同比增长123%,合同销售面积15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确认收入建筑面积约为92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0%。
从2012年的476亿元到2013年的1060亿元,碧桂园成为继万科、保利、绿地之后,成功杀入千亿俱乐部的一匹最大的“黑马”。
碧桂园2013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长期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巨大收益以及成功进军海外市场所带来的增长。一方面在三四线市场萎缩,开发商重回一二线市场的背景下,碧桂园实现逆势销售的奇迹,另一方面碧桂园进军马来西亚市场获得成功,并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开发商为企业所带来的增长。
但是,碧桂园的爆发式增长模式却也面临市场的挑战,一方面当前三四线市场供过于求,未来在人口以及产业布局不均衡的情况下难以获得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另一方面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开发模式在一二线城市难以复制,因此将难以持续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另外,作为碧桂园业绩增长点的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在“马航事件”后还能获得多大的增长空间?
最赚钱的房企 中海外连续11年净利增长超20%
据中海外公布的业绩显示,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824.7亿港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净利润为231.8亿港元,同比增长23.1%。公司全年合约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目标,达到港币1385.2亿元。其中,全年内地地产完成合约销售额港币1369.4亿元。
千亿房企中,净利润超过百亿的房企由去年的中海一家,增加了万科、保利、万达和恒大。尽管中海在2013年的利润率同比上一年的37.3%,降至28.1%,依然超过其他几家房企,成为2013年最赚钱房企。
中海地产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郝建民在当日香港举行的全年业绩会上表示,公司从2003至2013年已经连续11年净利润增长高于20%。
销售首次突破破千亿 体育联姻地产名利双收
3月31日,千亿房企中恒大最后一个公布了2013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恒大集团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1004.0亿元,同比上升8.8%。总资产达3481.5亿元,同比增加45.7%,规模稳居行业第一。毛利润276.5亿元,同比上升51.8%,毛利率从2012年27.9%上升至29.5%。而净利润为137.1亿元,比2012年上升49.3%。
恒大的发展模式是多元化的,去年恒大旗下足球队夺取亚洲杯之后迅速开启集团的多元化之路,不仅强势出品了“恒大冰泉”,还吸引了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大学与之展开绿色建筑、健康医疗、应用科学等领域的战略合作。目前恒大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房地产、体育运动、文化娱乐、快速消费品为主轴的产业链。同时在战略上进军北京,“不惜代价”的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自住型商品房建设中来,以此迅速布局北京市场。
但是,恒大在足球上的重金投入是否也能提升在地产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一向在三四线城市开发的恒大大举进入一线城市后,产品定位和受众客群必然会发生改变,多元化发展之后的恒大是否会在这当中水土不服呢?
抓住刚需市场快速周转 千亿之后保利平稳发展
根据保利地产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3.56亿元,同比增长3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7亿元,同比增长27.36%。全年累计实现销售签约面积1064.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11%;实现签约金额1252.89亿元,同比增长23.15%,市场占有率为1.54%。
保利地产始终坚持普通住宅产品定位和快速周转的开发策略,2013年144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成交套数超过九成。据保利地产内部统计,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比例近九成,首次置业者占比高达85.9%。保利地产2013年销售整体去化率超过八成,平均消化周期17.9天,周转率位居行业前列。
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表示将通过搭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养老模式, 一方面培育保利的养老机构“和熹会”,进行轻资产品牌输出,形成连锁经营;另一方面,进行养老公寓产权销售及服务经营,同时全面推进社区适老改造和老年服务。养老地产未来将成为保利地产业绩新的增长点。
商业地产帝国发力文化产业 电商冲击传统商业万达面临转型
万达2013年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哈尔滨、南昌以及合肥文化旅游城项目相继动工,同时万达收购旅行社以及游艇公司也在谋求旅游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商业收到电商冲击影响加大,万达百货在2013年出现了亏损。据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013年总结会上表示,万达百货2013年完成收入154.9亿元,只完成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这是万达百货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完成利润计划,也是集团唯一完成指标不佳的公司。
王健林与阿里巴巴马云的1亿元约赌还犹然浮现在眼前,万达谋划一年之久的万达电商去年四季度在6个广场正式推出,万达电商定位于大会员和大数据两个方面,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结合。
同时万达对于今年的业绩目标是:资产达到4500亿元,收入达到2400亿元,经营净利润150亿元;计划开业武汉汉秀、武汉电影科技乐园两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新开业24个万达广场、18家五星级酒店。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收入达到1830亿元,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达到317.5亿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