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伴随着今年首批新增的300辆出租车逐步到位,我市出租车将达到1777辆。从2011年我市首次推出公司化管理经营模式以来,截至目前,我市出租车公司已达到14家,公司化运营车辆总数为851辆。“这充分说明,走公司化经营的模式,是未来出租车行业发展大势所趋。”市运管处出租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
近一半出租车实行公司化经营
2011年之前,城区共有出租车1077辆,其中1052辆归个体所有。
随着城市发展,城区人口迅速增加,2011年,我市新增出租车400辆并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员工制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不仅是我市出租车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也迈出了我市出租车实行公司化模式的第一步。
今年,伴随我市首家由个体车主联合组建的“两权归企”出租车实体企业——绵阳升晨出租车公司成立,我市出租车公司已达14家。
公司化经营大家都说好
市运管处出管科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化经营好处体现在,出租车经营权和所有权全部归企业,不仅摆脱了“管理链”脱节的情况,也增强了公司调控能力;驾驶员和公司是劳动关系,解决了后顾之忧;能更好提升服务质量。
“比以前服务好了很多,车内干净卫生,驾驶员主动热情。”市民张伟说,最近两年,他明显感觉到了我市出租车在服务上的提高。资深的哥赵师傅认为,公司化运营,相当于给我们找了个家。“将公司当成家,工作更有激情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踏实多了。”
公司化经营是行业发展趋势
2012年1月,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对出租车行业推行公司化经营、员工制度管理提出了要求。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推行公司化、规模化经营。“无论从国家政策,还是出租车未来发展来看,公司化经营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出管科工作人员表示,绵阳应学习先进经验,鼓励出租车公司化、规模化经营。更重要的是,绵阳在“两权归企”道路上开始了探索。行业主管部门也会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把出租车行业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