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统一登记在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种摸家底方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利好已毋庸置疑。对于政府,这是经济调控和推动税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对于市场,统一确权有益于不动产交易的进一步规范和降低违法可能性。但是对于那些拥有多套住房或准备购房的老百姓,他们更关心的是不动产登记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房价乃至手中资产的评估价值。
两会政府报告中对房地产的阐述尺度为近三年最大,在此次报告中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表述与去年有着明显区别,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用了“支持”、“促进”。这其中透露出的政府调控由限制到松绑再到激励的转向信号明确,不排除2015年运用降息和房贷门槛调整持续对楼市的强刺激。
在楼市面临回暖的机会与压力背景下,不动产登记对楼市和行业发展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不动产统一登记“新政”带来的新规则新政策对房地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制度层面影响,而非在乎短期房价波动。去行政调控化也是今年政府报告关于房地产又一亮点,目的在于增进楼市去库存的力度。不动产统一登记无疑是“去库存”的助力器。将手里的房屋纳入到统一登记平台,不是简单的信息汇总,而是对楼市存量的大摸底。政府在经过单纯依靠行政干预的调控时期之后,总结经验教训,正在回归市场调控的主线,政府的重点转为辅助建立市场新秩序,集中消化存量房,为提振区域经济腾出新的投资建设空间。去库存将是一场持久战,面对截止2014年全国待售面积6.21亿平方米的库存量,光有去库存的决心是不够,学要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这样的大数据平台做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支撑,有的放矢地制定去库存的“作战方案”。去库存带来的房价上涨乏力和抛售预期会对原本主要依靠投资房产来理财的客户将倒逼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新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将面临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增长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多方机遇与挑战。
不动产登记是房产税前奏,将实质性推进房产税的全面开征进程。由于在过去关于住宅的信息并没有社会化统一整合登记,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登记基本上是分割使用的,现在通过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能够更加精准、全面、及时地把房产的信息汇总到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这让房产税的推出就更加有精准性和科学性,具备公平性前提。房产税的征收原本是为了调节社会资产财富分配,对房价的影响并非直接。但正是因为缺乏对不动产确权数据的统一登记,使得过去在上海和重庆等地的房产税出现了漏征和执法成本过高等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果房产税的开征缺乏足够的覆盖规模和执法的严谨性,那将产生偷税漏税等道德逆向选择,不利于中国财产税改革的推行,对房价的理性引导也缺乏实际意义。只有建立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的房产税才更能实现引导房价回归理性的市场预期,而不再是依靠“是否马上开征”的争议来影响短期房价的涨跌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有力保护房屋交易及持有环节的合法权益。至于担心在统一登记后是否会泄露个人的合法财产的隐私权,这在《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中已经得以明确,只有不动产的相关权利人及其他法定关联人可依法查询。将在2017年实现登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是对房屋买卖过程的实时全方位权益监督保护,每一套房产在交易过程当中,经过了严格的手续,每一套权属是非常明晰的,包括它的交易时点等等这些信息。严格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执法将极大提高确权法律文件造假的成本,让一房多卖的现象绝迹。另外,一旦不动产的关联权益受到侵害,会有更详尽的追偿依据,便于司法取证调查。
总之,不动产登记新政让中国楼市投资不再那么“任性”。不动产登记制度不是为了打压楼市,相反它长期利好楼市,它让房价更透明,让供求关系不再是一本糊涂账,也有利于房价的稳定。短期房价波动只是不动产登记的假想敌,不动产登记新政对房地产业发展将起到长期稳定作用。见房子就买的疯狂投资占有不动产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