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阳,高库存低需求是楼市不争的事实。造房虽易,卖房不易,且卖且创新,在先后使出了打折、特价房、垫首付等营销方式后,绵阳开发商再次广撒渔网,祭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经纪人的全民营销模式。
传统模式正改变,补鞋匠也可来卖房?
曾几何时,传统的广告宣传、现场活动、售楼小姐接待“三位一体”的传统营销模式将楼市炒得热闹红火。然而近年来,随着楼市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成交量低迷”已成不争的事实。楼市营销的未来在哪里?绵阳开发商对此十分迷茫并且试图寻求一条“活路”。近日,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一种依靠大众充当营销员的新型营销模式悄然流行起来。
今年60岁的陈阿姨目前赋闲在家,刚退休时,看电视、抱孙子和跳广场舞成了生活的全部,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但用她自己的话讲,总感觉缺了点儿什么,生活好像没有了奔头儿。今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房产自由人”这个新鲜事物,于是,充分利用退休前在单位工会工作时积攒下的人脉,成为了绵阳“全民卖房”的先行实践者。这份重新获得的“工作”,不仅让她精神再度焕发,同时,也为她的晚年生活找到了不错的“钱景”。
无独有偶。在绵阳某金融公司当业务员的小张,平时忙忙碌碌奔走在寻找一个个投资项目客户的路上。在这个行业打拼了四五年的他,对于投资理财有着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而如今,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他又有一个新身份:房产自由人。“对于房地产,许多投资者是又爱又恨,其实,在他们心中,投资房产一直都是不错的选择,最起码,比股市来得稳当。”小张说,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做房产自由人,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同时,也是一种人脉资源的共享,能为准备购房者提供最直接、最便捷的楼市信息。
不仅广场舞大妈、跨界业务员,出租车司机也加入了卖房大军,记者几次打的,的哥唠几句话就直奔主题,“师傅,买房不,高新区XX楼盘真不错,我可以给您拿到最低价。”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同事小胡到塘汛农贸市场一地摊修鞋,补鞋匠也拿出一张DM单推销道,“买WD的XX公寓不?3800多元起,找我拿还可以打折。”一些开发商谎不择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卖房就是卖钢筋混凝土,买房如买地摊货,绵阳楼市的整体品质一直饱受诟病,由此可见一斑。
介绍客户可获5000-10000元奖励,不少老业主把奖励让给购房者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帮我们卖房子,任何成交的销售人员皆可获得丰厚佣金。”园艺山某楼盘营销总监介绍,所谓的丰厚,就是高层住宅成交一套最高可获5000元奖励,商业门面则可得10000元奖励。
“全民营销活动开展后,对销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经开区某楼盘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大的影响就是提高了楼盘的知名度,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来售房现场了解“全民营销”活动。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全民营销的主要功能在于大范围的传达、告知和吸引客户上门,只要客户能到访,项目本身的性价比不错,一般成交的几率都会很多。“全民营销靠的是口碑,相比销售人员推荐销售项目,我更宁愿相信亲朋好友。但让我最后出手的决定因素当然还是项目本身的产品质量。”购房者邓先生称。
这位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大多数推荐人都是老业让或者购房者的亲戚或者朋友,并没有冲着领奖而来,而是实实在在想把这样的奖励让给购房者,让其降低购房成本。
“全民卖房”风靡绵阳,一楼盘有五六种销售渠道
如今,“全民卖房”在绵阳已算不上足够新奇,但在很多购房者者看来,多渠道推销房子的,多是销售不理想的楼盘。
然而,今年以来,一些成交情况良好的房企也携多个楼盘试水多渠道营销,而且基本都是从认筹、开盘阶段就参与全民营销。如今,一个楼盘往往拥有五六种销售渠道。
记者了解到,绵阳一些二手房中介几乎都在“不务正业”——忙着卖新房。南河坝某中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代理新楼盘的数量就有翻倍增长,到现在新楼盘超过40个。而且很多都是一些刚入市或即将入市的热门楼盘。
不仅二手房中介,临园路某家居卖场还筹建了绵阳首个新楼盘促销“超市”,为新建楼盘的买卖双方提供专属平台。
而那些一直活跃在线上的电商、网络媒体,也加大了插手卖新房的力度,同时配合一些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吸引网民眼球,加大自身的竞争力。
昨天,市民张先生还在微信朋友圈调侃道:“现在帮忙卖房子的都快赶上做代购的了。”不单单是张先生,很多市民其实都有同样的感受:不知何时起,卖房子的比买房子的还要多,“全民卖房”成了绵阳时下最风靡的事儿。
购房者选渠道挑花眼,优惠到底哪家强?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房产市场不景气,全民卖房的热潮成为了开发商推销渠道的有力补充。
业内人士童先生告诉记者“开发商销售压力大,传统的销售渠道逐渐失去以往的效率,开发商考虑的是怎样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成交率,抓住精准客户,因此场外分销越来越被开发商看重。”
某微信营销平台则向记者介绍,不仅推荐买房的人有钱赚,购房者通过我们的平台成交,价格也会比去售楼处更便宜。
他表示:“开发商通过我们的平台卖房,要给我们协议团购价,会比市场价便宜不少,这个差额一部分给介绍人,一部分让给购房者,还有一部分是我们的利润。”
那么问题来了:广场舞大妈、出租车司机、跨界拉单族、补鞋匠、微信公众平台、二手房中介、专业房产网站,都在帮开发商卖房,但对于购房者来说,优惠到底哪家大?
记者打探了几个楼盘,咨询了他们采用的销售渠道,并进行了比较。其实到最后,置业顾问会告诉你,你真要下单付定金,该有的优惠都会给你。
售楼员小曾还坦言:“其实多渠道销售是为了吸引购房者,优惠多为噱头,吸睛揽客才是真目的。”
某房企的营销负责人分析:“房企、楼盘之间为争夺客源,年中或年底冲刺阶段,更是急着跑量冲业绩。因此都已经卯足劲。挖掘所有可以增加销量的途径。”同时,该负责人也提醒,羊毛出在羊身上,房企寻找渠道必然要产生额外成本,再加上各销售平台推出的优惠形形色色,置业者还是应该慎重选择渠道。
热闹背后的隐忧和滑稽
“这种打破常规的销售模式虽然可以促进楼盘成交量,但也存在监管上的漏洞,开发商和购房者都需理性看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全民卖房”的营销模式目前来说不失为刺激楼市回暖的方法之一,但是,如何使其走上正轨,应该是楼市进行思考的问题。
这位人士介绍,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其中,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准入门槛降低,“房产自由人”横空出世,许多普通市民投身其中做起了房地产“生意”。然而,“全民卖房”模式开启,热闹红火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房产自由人”利用人脉广泛传播房产信息,对于有购房需求的人来说,或许可以通过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房源信息。但与此同时,“房产自由人”若将购房者的相关信息透露给地产商,则购房者“信息裸奔”在所难免,“被骚扰”也将成为常态。但是,目前没有哪个部门可以对“房产自由人”进行有效监管,一旦发生纠纷,追责很难。
没有营销就没有房地产。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房地产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如何营销也是一门大学问。比如,一边厢,置业顾问在售楼部口若悬河地吹产品有多“高大上”,住在这儿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边厢,开发商又在找摆地摊、卖保险、卖酸辣粉的都来为自己推销写字楼、商铺,这不是很滑稽的事情吗?真正的营销需要脚踏实地去做,这样才能真正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