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小编还是购房者,平常都是关注住宅多一些,商业相对较少。楼市不景气,投资客们也格外慎重,但投资行为从未中断,绵阳也有不少商铺正在销售。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下,绵阳的商业现状。
绵阳综合体商业现状不佳,前景堪忧
早在2014年,绵阳多个综合体楼盘进入大众视野,如樊华广场、城南新天地、铜锣湾等,媒体便大肆宣传综合体商业,预估绵阳将进入新的商业时代。两年过去了,我们期待的一片繁荣的商业景象并未出现,有的盘还在建设中,有的盘商业信息神秘,有的盘招商入驻情况也不乐观。绵阳综合体商业的发展现状不佳,前景变得模糊。
而像CBD万达、紫金城随着住宅的建成入住,入驻的商业也大都是普通商业类型,如超市、药店、餐饮等,商家品牌并无大的突破。目前乐荟城引入万达影院,已算是比较大型的商家,但这已是绵阳第三家万达影院。绵阳的发展,需要注入新鲜的东西,引入一些绵阳尚未有过的品牌,或许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绵阳综合体依然走着“平凡之路”,面临商家的信任危机。
绵阳购物中心寻求变革,努力求生
在绵阳,凯德广场应该是绵阳人最熟悉的购物中心,曾经这里因为一个沃尔玛支撑起了整个购物中心,可伴随着大润发超市、永辉超市、跃进路沃尔玛超市、中元广场沃尔玛超市的开业,凯德广场再也无法只靠沃尔玛撑场。凯德广场也已走到瓶颈期,一场变革在所难免。
随着凯德二期的开业,凯德将一二期进行整合,这里成了一个“大杂烩”。吃喝玩乐各类商家的引入,让顾客能够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凯德因为地段优势,人流量还较为稳定,商家的生意也不至于十分惨淡,但即使经过变革凯德新入驻的商家品牌也都是大众品牌,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沃尔玛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像茂业百货、梅西百货、富安百货等购物中心都还是按照以前的路线经营,引入的品牌大同小异,经营策略大都是活动推广,伴随着电商的崛起,购物中心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绵阳在售社区商铺,数量不少!
社区商业是电商抢夺的“最后一公里”,但目前电商并未占据明显优势。入住新楼盘的业主,会有这样的体验,楼下要是没有便利店,生活真不便。这个时候,社区商业就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五分钟生活圈就有便利店跟菜市场或许比大型购物中心更实用。
走在绵阳的大街上,我们发现不少商铺关门大吉,其中不乏社区商铺。但纵观绵阳城,社区商铺的空置率相对较低,小区的稳定人流量及消费力,为社区商铺的存活提供了基础条件,社区商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目前绵阳有不少楼盘的社区商铺在售或入会,小编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资料,见下表(点击图片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