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城镇危旧房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棚改货币化安置等举措,多形式、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市第七次党代会期间,“住房梦”再次成为市民热议话题。
回眸·保障房建设
“我终于有了个安稳的家”
“有了房子无比激动,一家人在外面风风雨雨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有了个安稳的家了。”在某物管公司做保洁工作的李芬告诉记者,她今年6月中旬拿到了廉租房的钥匙。现在每每看到新家,她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么多年在外租房的辛苦日子。“最初我们是和大哥一家合住在一起,两家有六口人,挤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关怀。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我有太多的感谢话要说。”在记者采访中,这是李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力度,把实现“住有所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多形式、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问题。我市通过加强资金筹措,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实施,规范各项建设手续,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我市还修订了保障性住房管理政策,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众准入条件,扩大了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保障范围;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各类保障性住房分配到住房困难群众手里,切实把建设成果转化成为保障成果。
去年全市开工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1242套,开工率全省第一;实现货币化安置5775户、安置率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工建设公租房47378套(含原廉租房),竣工39474套,已分配入住36649套,解决了近10万群众的住房难题。
期盼·圆“安居梦”
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
第六届市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城镇危旧房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切实实现困难群众“住房梦”。“十三五”期间,全市拟再改造危旧房棚户区29731户、面积237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100亿元。鼓励货币化补偿安置,支持居民自主选购住房、节省安置过渡期费用,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由期货变为现货”;启动老旧小区治理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1300多个老旧小区全面改造提升,惠及14.8万户50多万群众,共圆群众“安居梦”。
对此,市民李广照认为,政府应该持续加大力度投入,多方调动社会资源,完成住房困难群体“住有所居”的愿望。同时,还应该科学规划、强化质量保障,提供高品质住房及配套设施。
“有的廉租房布局位置较偏僻,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市民张晖则认为,政府在为困难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同时,还要兼具人文关怀,“政府不单单只提供房屋,还应该对困难的居民积极进行针对性帮扶,让困难群体真正体会到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