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会搞混一件事,在绵阳买所谓的改善住宅,不一定非要关注洋房和别墅,跃层才应该是OG(元老)一般的存在。
它们普遍存在于市场中,适配性很强,所以无论是在多层还是高层小区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上跃或下跃。
而且经过多年的功能进化,它在尺寸感的改善往往能够将居住质感具象表达。尤其是在刚需属性比较强的区域,跃层就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户型。
由于布局有相似性,很多人会容易把跃层、复式、错层还有LOFT弄混,其实它们有着天壤之别。
跃层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上下层由楼梯连接,上层常有休憩空间而下层多是公共或办公空间的设置,区分明确;
复式住宅实际只占有一层,但层高比普通住宅略高,衍生出夹层就很容易混淆视听;
错层式住宅,不同空间出现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例如客厅和阳台、厨房和卫生间等分布在几个具有一定高差的平面;
LOFT则是最近今年比较流行的空间形式,相比较前三者,它最大区别是户型建筑面积普遍偏小,同时又是挑高空间布局。
但现在,你很难再在市场找到复式和错层式的户型了,因此,改善性能更明确的跃层和面积更小的LOFT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像时尚总有复古回潮的时候,每一轮改善居住开启迭代新篇,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随之发生变化。
而跃层与所有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它打破了原有普通平层住宅单调的平面形式,相对独立的上下层空间,让居住环境更加具有层次感。
无论是大面积还是小户型的跃层式住宅,格局往往灵活多变,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要,不必进行费时费力的空间和结构改造。
而且前段时间去踩盘,偶然发现一个正在清盘的项目,还剩了一些跃层在售,平层住宅几乎没有了。

据了解,跃层产品在整个项目的占比还不足6%,还全部都是顶跃。
说到这,估计已经勾起大家的好奇心,那我也就不卖关子了。
位于游仙区游仙镇仙桃街39号的时代龙城,目前还有10余套顶跃在售,主推的户型有两种,建筑面积约140.17㎡四居室和建筑面积约175.31㎡三居室。
咋一看,是不是觉得产品定位有点本末倒置了?用更小的面积规划居住功能性要求更高的四居室?足足多了将近35㎡的户型居然是三室?
它是否只是停留在名义上的改善产品呢?
将这两个户型做横向对比,除了使用面积不一样,定位也略有差异,140.17㎡四居室偏好刚改,175.31㎡三居室偏好改善型客户。
除了多一个房间,C户型整体更强调功能和空间的利用,在更小的面积内,依然保障厨房和客卫与H户型有大小相近的使用面积,客餐厅和主卧开间都为3.8米,上下两层各配置一个卫生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该户型也是双阳台配置,进深却相对较小。

这个户型分布于6#楼2单元,主采光面(客厅、客卫、主卧和平台)朝东南,斜对着慈济实验学校。

踩盘那天下午正好碰上学校某个班级的课外活动(或体育课),站在阳台上,能听见些微学生玩耍的声音。不远处能够看见老龙山,沐浴在阳光下的葱郁山林映衬着光泽。

站在室内,客餐厅和几个起居室都能照顾采光均匀度,顶层的平台风景也更好。
C户型的朝向和功能性是没得挑的,在空间布局上,比重更大的也是起居空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它没有独立入户玄关,如果你恰好又很注重进门的私密感,在后期装修的时候可能要多费费心思。
H户型建筑面积约175.31㎡做三房三卫,除了可以想象到的大尺度,还能容纳更巧妙的空间铺排。
三面采光通风,通透感更强,主景观面(客厅、主卧、平台、次卧)是西南朝向,又因为分布在1号楼朝向中庭的一户,南北纵向楼间距足足有70米(宽度可以参考世界杯球场),换季也不怎么会影响采光。

客厅开间6.9米,进深1.9米的景观阳台作为客厅和上下楼梯的连结点,不会出现暗角,保证了良好采光。

这一层的起居室开间分别为3.6米和3米,有一个次卧是套房式设计,明厨明卫,南北通透。

从楼梯上到顶层,有两个通道分别至主卧和平台,私密感十足。

时代龙城跃层产品的主要优势是上下两个独立使用的楼层(标准层高以3米为参考标准),通过独立的室内楼梯联系,实现了居室功能分区。
下层一般为家庭公共活动区域,包括客餐厅、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上层则是主卧、衣帽间和开放式平台。
分层设计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空间结构,又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连通性,户内居住面积和辅助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有明显优势。户型的变化可以根据客观的需要,进行重新分隔或再次整合。
站在居住的层面,时代龙城跃层户型的设计思路其实在向功能性改善靠拢,这也和板块的价值导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你正在看房,又恰恰是游仙本地人,不愿意改居到其他区域,游仙镇建议放到备选清单里。
在有限的预算内,用于自住,想要一步到位,要选择有发展空间的板块,城市界面最好也不要是很老很旧的。
游仙镇位于游仙区东北部——游仙老城的“核心”成员之一,是中部片区最后一块可用于开发的区域,也是为数不多还有新房供应的板块,被规划为以生态居住为主,教育、文化、服务、工业为辅的功能区。

从上图可以看到,游仙镇的位置更像是衔接游仙主城和仙海板块的枢纽,向内递进新房供应越来越稀缺,生活环境越来越成熟,发展已成定局,很难找到能把大面积产品做出色的楼盘;向外是主导旅游度假的4A级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促使这里升级成为近郊别墅区,唯二的缺点是价格和配套。
根据板块现阶段发展情况和定位,我们也可以为大家提供个买房的参考:
市场成交占比最大的刚改、刚需客群,综合价值潜力、配套新旧程度、城市界面多种因素,游仙镇的价值导向是大于六里村的。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外来房企无法进入游仙镇,这里成为了本土房企的营地之一。即便开发体量普遍较小,价格、户型都在大部分购房人群的可承受范围内,被定义为了刚需板块。整个板块在系统规划下,走“小而精”的发展路线,新盘涌现,依托于老龙山的生态居住属性亦愈发明晰。
相应的,板块先天条件、外部资源也都没达到纯改善的标准。配套虽然已经成熟,却也暴露了自身的短板。没有顶尖教育资源,也没有大型商业综合体。
即便在围绕以仙桃路的中段为核的商业商务中心和商业核心区,已经培育出较为成熟的生活配,例如幼儿园、学校、医院、菜市场、超市等等...也仅能满足基础的生活需求。
游仙慈济实验学校
外部配置跟不上,就只能从向内挖掘。
时代龙城所推出的跃层产品,取精华去糟粕,最终成为刚需环境内稀缺的功能性改善。注定是就站在了市场主流的对立面,结合区域属性后做出的改变。
回望整个中部片区,尽管现阶段同板块的新盘发力迅猛,也是几乎找不到能在方方面面battle赢时代龙城跃层产品的。
那么跃层产品值不值得买呢?价格是不是也相对更高?
跃层部分的建造主要是计取土建费用,没有地价方面的成本,售价并不会高出普通平层太多。
以时代龙城为例,顶跃(未含平台面积)成交均价约8000元/㎡,算上各种优惠后,总价区间108-138万,首付在33-42万左右,实际成交每平米单价比普通平层多500-1000元。
在主城区内,用同样的预算还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呢?
以120㎡以上首改户型为参照,对标40万左右首付预算的楼盘几乎都属于第二梯队,可选范围主要为小枧和双碑片区,成交对象是普通平层,而同样的预算却可以在游仙镇买跃层。
打开某房产APP,在二手房类目里搜索跃层,也能发现,房龄3-5年甚至更老的跃层户型,挂牌价几乎和周边新房价持平。
也就是说,跃层户型的溢价空间普遍不低。
因此如果是有一步到位的强烈愿望,面对大套型住宅的价格望而生畏,跃层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改善生活需求。
在时代龙城,追加一部分预算,就能获得理想的生活。
时代龙城
尾房关注楼市动态?想了解更多市场干货?添加小一的微信,每天和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