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绵阳成功入选“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视觉绵阳 于宁/摄
绵阳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改变?一起来看看吧!
“无废城市”试点目标
2021年12月,《“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印发,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深圳、重庆(主城区)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11+5”)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共赢。二是“无废”理念逐步得到各方认同。三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建设“无废城市”。
《工作方案》提出,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无废城市”建设任务
视觉绵阳 孟涛/摄
围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工作方案》明确了七个方面的任务。主要从工业、农业、生活方式和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
其中,在工业方面,提出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重点是结合工业领域减污降碳要求,加快探索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和“无废矿区”“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建设的路径模式。
其实,在“无废城市”建设上,绵阳早已开始行动。
目前,绵阳已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将成立“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委托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基于绵阳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管理体制等研究成果,结合绵阳固体废物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编制《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无废城市”建设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绵阳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成“无废城市”。
同时,“无废城市”建设将为推动绵阳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为绵阳注入新发展动力、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