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为未来10余年绵阳发展提供了空间蓝图和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指南”。
对于绵阳2035总规,各界人士可以说是期待已久。
这对未来绵阳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区域交通建设、各片区发展等等都有着重大的知道意义。
今天,房哥就未来十年绵阳的远景规划,挑选出一些有关房产方面的重点内容做了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要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规划很重要。
在《绵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中,清晰规划绵阳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经济、居住、生态、人文等。
(图源绵阳政事)
这份《规划》是高层对于绵阳未来10年的宏伟蓝图展望,明确了绵阳的城市职能。
(图源绵阳政事)
在公共服务方面:针对科学家、科技人才、产业人才等人才需求,加快推进引才、聚才、育才工程,配套基础科学研究、学术创新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商务金融、人才居住配套、商业休闲服务等科创服务设施。
在对人才的待遇方面,绵阳可以说是非常大手笔,前有10亿人才新政,后有50万人才安居补助,还有高端人才房-九华府,种种迹象都表明了绵阳作为科技城对于人才的重视。
在人居环境方面:构建“群山入城、六水润城、城绿相融、山水相通”的城市山水格局,打造生态绿楔、山水绿廊、城市公园、城市绿带、社区公园5个层级的绿地系统,营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抵山水”的高品质城市环境。
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近年来,绵阳市坚定不移地推进“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更新进程、新城建设工作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
在基础设施方面:通过拉开骨架、加密网络、公交优先、轨道预控,加快道路网由中心放射式向网络化的转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城市崛起与繁荣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绵阳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交通犹如城市的血脉,其畅通与否直接关乎城市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从纵横交错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延伸拓展;从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到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每一项举措都在为绵阳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让绵阳在便捷高效的交通支撑下,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与魅力。
(图源绵阳政事)
在中心城区层面,将依托“三江环绕、四山环抱”的山水生态本底延续城市沿“Y字型”河谷拥江发展的现状特征。
按照中心圈层集聚高效、外围组团产城融合的思路注入科技动能、补位城市功能构建“两带、双心、多组团”的科技城空间格局。
两带为涪江城镇发展带、安昌河城镇发展带;“双心”为老城中心、科技城新中心;“多组团”为园艺组团、老城组团、游仙组团、科学城组团、南河组团、永兴组团等。
(图源绵阳政事)
双中心指的是以老城区(市中心片区、御营坝片区)和新区直管核心区(科技城新区)为重要的双中心。
目前绵阳双中心在哪呢?一是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涪城老城区,二是目前正在打造的从金家林到鼓楼山、八家堰一带的城市新中心。
新中心和老中心各司其职,双“心”驱动,相得益彰,共铸“中国科技城、成渝副中心”的美好明天。

(图源网络)
多组团分别指的是北部青义、石马组团,东部游仙、仙海、小枧、松垭组团,中部园艺组团,南部新皂、吴家、经开组团(绵遂方向),西部安州、高新组团。
其中,游仙组团、园艺组团、经开组团、高新组团已经比较成熟;
青义和石马组团正在加快发展,构筑绵江同城的桥头堡;
小枧组团沿205改线推进,有望与游仙组团、仙海组团连为一片;
夹在游仙与仙海组团中间的新桥,自然由郊区变为城区;
松垭组团将辐射永明、中太等乡镇;
得益于涪城临港经济发展区的异军突起,吴家和新皂成为了绵阳大城扩张的热土,成为绵阳主城“十二太保”中的一份子。
随着未来的蓝图不断完善,绵阳将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中国科技城、成渝副中心、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聊完未来十年规划的重点内容,我们再来聊聊今年第一季度的GDP。
今年第一季度,绵阳GDP1035.7亿元,同比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17.8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568.9亿元,增长7.4%。
(图源网络)
增速居全省8个主要经济体第2,增速领跑全省地级市,首季1035.7亿,这是绵阳建市以来首季首次突破1000亿!
第一季度之所以能够实现GDP的突破,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功劳。
首先是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38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锂离子电池同比增长96.5%,液晶显示屏增长88.7%,汽车增长42.7%,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39.1%,发动机增长24.1%,化学药品原药增长5.0%,绝缘制品增长0.7%。
其次,高技术产业稳步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9%。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分别增长17.2%、14.6%、14.0%。

(图源网络)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市上主要领导亲自会见兴投控股、熙泰科技、智元机器人、法国中小企业协会等重要客商和机构负责人,专题调度、研究推动重点项目16次,高位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在市领导的引领带动下,市县两级协同联动,促进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38个、同比增长58%,超额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
最后是出口暴增,绵阳进出口总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出口额85.4亿元,暴增39.9%。
绵阳GDP的突破对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图源网络)
从长远来看,绵阳还有更高的目标。
最新规划提出:绵阳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以“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为目标,聚焦建设成渝副中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此前关于建设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中提到,绵阳将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的目标。如今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目标已定,剩下的就是实现GDP超6000亿元的目标,总的来看,绵阳发展未来可期。
绵阳,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无限创新活力的城市,正以蓬勃之姿昂首向上。
在时代的浪潮中,它宛如一艘扬起希望之帆的巨轮,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勇往直前的决心,驶向更加璀璨的未来。
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每一个角落都奏响着发展的激昂乐章。我们坚信,绵阳的明天必将如诗如画,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