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绵阳市管辖区内总人口是537.53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仅183.862.8万人(数据来源绵阳市人口普查网),也就是说,绵阳市还有300多万的农业人口,是户籍改革的目标人群。而绵阳城区的人口情况是怎么样的呢?2013年,绵阳城区人口突破120万人,流动人口为51万余人(数据来源于网络)。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然而绵阳的房子却并不好卖,不仅是绵阳一家,全国除少数一线城市以外,楼市都处同一严冬之中。
从国家统计局2015年1至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两个让公众难以理解的市场现象——新建商品房销售量价齐升、开发商却持续减少新增供给;在开发商新增供应活动放缓、购房者在金融税收等政策刺激下购买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商品房待售面积却同比增长。
这两个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开发商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他们在努力降低存货水平,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去库存”列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任务之一,同时明确指出,城镇化率要达到60%,这不得不说,是2016年的又一个行业重磅消息。
比起“去库存”,“城镇化的任务”则先一步被提上了日程。
1月4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释放有效需求,治理城市病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因此,加快户籍改革是关键。此外,倪虹认为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户籍改革,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
我们暂且可以将以上信息理解为:户籍改革是要农村人口落户城市,落户就要买房,买房就能去库存。
2015年,绵阳楼市都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高库存、低需求”,虽然相比起别的城市绵阳楼盘并不多,然而绵阳作为川B,虽有教育、国企担当,但却缺乏实打实的制造业,没有发达的经济,空有一个“科技城”的名号,但却吸引不来更多的外流人口和技术人才。没有产业经济做后盾,楼市自然萎靡不振。
然而这这问题不是绵阳一家的问题。在我国进行区域化城市发展,着力发展区域中心大城市的前提下,没有政策照拂、没有工业基础、没有地域优势、没有第三产业的中小城市都和绵阳一样尴尬,不少城市在前几年疯狂制造地产泡沫,最终成了出名的笑话。这亦是中国目前城市发展所必然面对的“畸形”所致。
然而疯狂发展房地产,也为全国楼市留下了一根根“梗在背心的芒刺”,大量积压的待售面积,成了现在消化不掉的“库存”。大城市有本事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工者”消化他们的库存,然而中小城市就惨了,尽管去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消费者对于楼市的疑云已然产生,不是降个息就能轻松吹走的。
但只要是2、3、4线城市的楼市库存不降到高血压线以下,中国楼市的阴霾就扫不去,谁让这些城市数量众多,所产生的负面因子远不是那少少几个春风满面的大城市所能抵消的呀。但面子不能不捡回来呀。
于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咯。
让我来模仿以下政策的口气哈:哼,我给你降息你不领情!那就多生一个娃嘛,反正你们不是吵着要二胎吗?让你生二胎了,你还不回报我?!什么?你说生孩子养孩子时间很长,不着急?好吧,那就给你们都换个户口吧!
前面已经说了,北上广深不需要“农转非”来促进发展,然而经济不景气,楼市大萧条的3、4线城市通常都拥有广大的农业人口,就比如绵阳截止2010年还有300多万农业人口,在没有经济产业推动的情况下,这些人无疑是唯一可选择的“楼市潜力”。
如若在接下来的2016年,“大力推进户籍改革”实现农村人口“农转非”真正落实了实施的话,想让城镇人口反超农村人口,无疑正是三、四线楼市的春天来啦。
而就绵阳来说,也是各大房企抓紧机遇,好打广告,快做活动,去库存的好时机。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区房、大户型、刚需型楼盘,还有那些价格低廉的城区边缘楼盘和城镇楼盘,都是机会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