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全国各大城市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掀起的市中心特色商业街建设发展热潮。截至目前,全国商业街数量已超过5000条。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重庆解放碑、成都春熙路、南京新街口等已成为当地和外来人员的购物首选地。正是这些市中心商业街撑起了整个市中心商业圈,形成了城市最主要的消费聚集地和商业中心。
在绵阳,一想到逛街、购物,人们首先会想到北街、翠花街、临园口三大传统商圈,的确,这三个商业圈已经完全成熟,并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稳定的客流。而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整个城市越来越大。在交通拥堵等情况的作用下,时间越来越金贵的人们渴望在家门口就完成逛街、购物、休闲、聚会等一系列活动。人们无需再被长时间耽误在路上的交通成本所累,可以轻轻松松便在家门口完成一系列消费。位于绵阳市中心的公园口商业圈盛极一时,无尽繁华,与周边的老百盛、老欧亚商城(现在的梅西)等堪称绵阳的购物天堂。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商业地产的蜂起,老城区作为商业中心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了冲击和削弱。
随着多年建设使得市场趋于饱和,加上国家调控政策逐步收紧,目前,住宅地产退烧。不少开发商纷纷掉转船头,改攻商业地产,尤其是城市综合体,成为房地产调控下众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不仅北京、上海如此,绵阳也有这样的趋势。必须要承认,城市综合体的增加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成熟成长的重要标志。城市综合体规模大、可商可住,可以成为增加开发商利润率的新高点,因此许多实力开发商在意识到商业综合体重要性的同时,纷纷着手入市。但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综合体的兴起,新的商业圈跳出市中心。这会对传统商业圈带来冲击吗?
[#分页标题#]
传统商业圈面临尴尬?
有人认为:作为我市最具悠久商业文化传统的购物圈,公园口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一个缩影。而如今,曾是商业标杆的建国门一带却日渐成为鞋服珠宝聚集的普通街区,该区域的魅力渐失、客流减少。
目前市中心沿街大小商铺有限,多为经营休闲鞋服、珠宝,且以本地品牌为主,缺乏新生面孔。业态单一,品牌同质化严重成为市中心各街区的致命伤,对其而言,要想跟上城市商业发展和80后等新一代消费生力军的步伐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般而言,市中心传统商业圈应该是指以公园为中心的商业区。以娱乐点为中心,由点到线,带动周边街区的发展,形成商业集聚效应。而如今的现状是市中心受限各种条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与爱喜•嘉年华三鹏广场等地冷热不均,难具特色。如被誉为女人街的大观园虽说人流量还不错,但也多是本地学生妹妹之类的人,来逛的具有一定消费水平的本地市民并不多;它的定位也只能局限于零售小摊点,毫无商品档次可言。完全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品质愈发重视与追求的欲望。
业态定位、商业配套、交通动线、车位等规划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让市中心面临商业困局,而市中心圈作为我市传统商业圈也是魅力渐失,在绵阳主城区商业亟待改造升级。
[#分页标题#]
传统商业圈饱和绵阳商业格局即将洗牌?
在传统商圈百货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逐渐饱和的背景下,绵阳的一些大型百货超市不再满足于芝罘区的“一亩三分地”,纷纷在“新城区”四处踩点,意图通过扩张地盘来占领市场。公园口为主的购物中心竞争格局,将因众多新购物中心入剑南路、火车站,和几个新区所形成的城市副中心等区,传统商业圈真的将面临重新洗牌?
笔者从绵阳的一些零售企业了解到,如今绵阳一些大型超市开始突破传统商圈,转而在新兴的城区寻找宝地,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绵阳一知名大超市有关负责人透露,近期总部准备一轮开新店的设计方案,已经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其建设内容包括商业、住宅和公共设施等部分。而这大型的外资超市将进一步扩大并激活绵阳的新商圈。
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也在绵阳等新兴的区域“开疆拓土”。据了解,许多城市综合体在筹划之后,像万达、人人乐、家乐福,已经进入实质性招商阶段。这也是继百盛、沃尔玛等纷纷登陆绵阳之后,在绵阳的又一条“商业大鳄”。
人口的增长对商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是商业发展的“晴雨表”。绵阳因近年来众多高校的入驻、房地产的发展、行政区域的扩大,高铁开通即将纳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在省内人气颇高。在人气的带动下,绵阳商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中心区,市中心周围一带和各个新区也被推向了竞争的前沿。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绵阳零售业呈现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大型超市选址出现新的变换也适应了市场调节的规律,同时也会对绵阳传统的商业格局产生变化。大型商场的落户,将进一步提升、完善绵阳新兴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城区发展相得益彰,为推动绵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供强力支撑。
[#分页标题#]
传统商业圈 不可磨灭的商机
城市核心区与人口密集的两翼之间,经各区块腹地的联络干道,是人流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商业中心一般分布在其附近。成都东西向干道蜀都大道旁的春熙路商圈,重庆南北向干道建新路旁的观音桥商圈,绵阳临园干道旁的临园口商圈,莫不如此。因为除其本身人口众多且密集,易集聚商气外,别的区块的人群到此也很便利。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私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商圈的规模一般和区块本身的集聚能量,区块的中心程度成正比。
正如重庆的地理形势选择了解放碑作为传统的商业中心,绵阳的地理形势选择了临园口。老城区两江环抱,呈半岛地形,东面游仙与科学城片区,西面火车站片区,北面高水片区,南面御营坝片区,我们一般把北抵剑南路,南靠警钟街,东接富乐路,西达涪江的部分称做临园口片区,那么,她基本处于绵阳市区的交通与人口分布的重心位置。该片区面积大约1.17平方公里,人口6.8万左右(人口数据是我通过一系列相关数据评估出来的,欢迎读者朋友指正),人口密度达5.81万人/平方公里。紧邻临园口,北边的跃进路片区人口5万,西边科委立交-金柱园片区人口5.7万,南边御营坝片区人口6.6万,东南南河片区人口6万,东边剑南路东段与沈家坝5.5万,如果再算上火车站片区5.3万,南山片区1.5万,以它为圆心,半径4公里范围内,人口达42.4万,占绵阳城区常住人口90万(学生除外)的47.1%。再加上10年前的路网规划基本上以其为核心,各个片区到临园口都比较便利,公交、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私家车、步行,各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其商业核心地位可谓得尽天时、地利、人和。与其名气相符的,该片区集中了绵阳唯一的一所大型商业步行街,唯一的一处大型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百盛、梅西、富安、茂业、成百5座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米的大型百货,其他还有大型超市2个(好又多与百盛),大型公园1个(人民公园),大型广场两个(铁牛广场与滨江广场),电影院2座。肯德基3处,德克士3处,等等等等。所有一切,证明其是名符其实的城市中心。
市场经济既不是自给经济也不是自由经济,如果其发展到高级阶段应该是有计划的以区域经济为单元的市场模式。比如在成渝经济圈内又可以分为成都经济区域,川西北经济区域等。如何能让自我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就需要规模化经营。然而,作为以零售为主的终端,又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店面。
商业市场的出现,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近年绵阳开发和崛起的富临大都会、海赋外滩、翰威城市中心等大体量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有也被称为“城中之城”。城市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的差别在于,多功能建筑是数量与种类上的积累综合,这种综合不构成新系统的产生,局部增减无关整体大局。而城市综合体则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优化组合,并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系统之中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主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一般具有容纳超大建筑群体和众多的生活空间。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游、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这很大一部分改变了陈旧的商业格局。
[#分页标题#]
绵阳传统商业圈,何去何从?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和扩张,很多体量巨大的城市综合体和商住结合的楼盘跳出商业核心圈“另辟疆土”。如跃进路上的福星•时代天骄、九洲•跃进路1958、还有跃进路剑南路相交的长虹国际城,再到火车站附近的万达和各个新区所形成的城市副中心的铂金时代、西城国际西中心等等。综其根源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他们体量大,规划先进,功能齐全有着传统分散摊点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更多商业副中心的兴起对传统的核心商业圈的影响也随之而来,绵阳传统商业圈,何去何从?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如随着绵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畅通商业区陈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单一毫无新意的业态已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但是在城区已经自发形成了多个特色商业街区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沿芙蓉溪的芙蓉汉城餐饮娱乐一条街、环科委立交的电子产品商业街区,健安“烧烤一条街”等,这些“一条街”的发展建设,改善了城市面貌、凝聚了商业氛围、增加了本地和外来消费,对促进商业繁荣、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体现时代特征、绵阳特色的城市“金橱窗”。
“将安昌路打造成一条以精品服饰为特色的商业街。”记者从涪城区商务局了解到,位于城市中心的安昌路,东临绵阳知名老街涪城路,西到绵阳城区交通干道长虹大道,商业街长850米,宽26米。目前,该街区主要以经营高中档女装为主,“精品服饰”已成为了这条街区最为浓厚的商业元素。
与安昌路的情况类似,飞来石街同样特色鲜明。据了解,从洞天公园至飞云大桥近1.5公里左右的路段间,分布看老茶树、煮三江、洞天鱼堂、枫景苑、龙道歌城等众多商家,加之沿线紧邻水质清澈、风景秀丽的安昌江水岸,使得这里成为了许多市民平常休闲娱乐的常选之地,这些把这条路段打造成餐饮娱乐特色商业街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在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上基础良好、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和市中心功能陈旧老化之时,特色街区打造工作可以说是正逢其时。
打造特色商业街,力促城市商圈高端化。“特色商业街区作为城市核心商圈的发展方向,将对城市商圈上档升级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一方面将为商圈的发展增添亮点,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商业街区内聚集了大量商家,商家只有通过扩大规模和完善服务条件等来参与竞争、吸引顾客,如此一来,将有力促进城市商圈上档升级。
营造浓厚商业气氛,带动行业发展。“说起吃烧烤,许多人都会想到南河健安烧烤一条街上,这不是打一两个广告所能相比的。”在健安街经营餐饮的王老板的一席话,道出了打造特色商业街对生意人来说的好处。对于打造特色商业街区,许多从事餐饮、茶楼和服装销售的经营者表示支持,因为特色商业街区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在吸引客源和广告宣传上作用巨大,在促进各个门店的生意红火的同时,也能带动沿线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
展现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目前,无论是南河健安烧烤一条街、安昌路还是芙蓉汉城等街区,虽然都具备了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的条件。鉴于此,市商务局先关负责人认为,尽早启动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无疑将向更多的人展示绵阳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完善城市商贸功能,从而加快把绵阳打造成川西北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步伐。
[#分页标题#]
笔者手记
对于绵阳遍地开花的大型商业体,业内人士多持有同质化竞争和消费不旺的判断。然而,有专家却认为,绵阳商业形态在各个区域均衡分布。此外,绵阳的消费群体更应该定位于低中高档各类消费人群,除了能够保证项目不应规划过高以外,还能靠周边的居民拉起消费。笔者认为,尽管绵阳市区大型商业体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挣扎于求核还是求全的局面中,它的威力仍受业内人士关注。大型商业体如何科学竞争寻求壮大?未来的发展出口如何定位?从今天的绵阳放眼未来。我相信,商业化的不断完善与扩张,一定会让绵阳更好的发展。(刘泰鳞)